一、品种档案:解码东单 1316 的科研基因易倍策略
(一)育成背景与审定信息
在种业的浩瀚版图中,东单 1316 宛如一颗闪耀的明星,背后是辽宁东亚种业科研团队多年的心血结晶。为了培育出适应复杂种植环境、兼具高产与优质特性的玉米品种,科研人员们扎根田间,历经无数次杂交试验,最终成功推出东单 1316。其杂交组合 ZF75×LH88,犹如一把 “基因密码锁”,开启了玉米优良性状的大门,将双亲的优势完美融合,为多区域种植奠定了坚实的遗传基础。
通过严格的区域试验与审定流程,东单 1316 顺利通过国家审定(国审玉 20206223 ) ,这一 “通行证” 使其得以在东北、黄淮海、西北三大主产区广泛推广,成为众多农户信赖的选择,也标志着它在全国玉米种业市场中站稳脚跟,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(二)生物学特征全景解析
植株形态:在春播区,东单 1316 株高通常在 283 - 294cm,挺拔的身姿在田野中整齐排列,构建起一道独特的绿色风景线;夏播区株高约 266cm,虽稍矮却不失茁壮。其穗位在春播时为 96 - 122cm,这样的高度既能保障植株重心稳定,抵御风雨侵袭,又便于农事操作。紧凑或半紧凑的株型是它的一大亮点,叶片上冲,分布有序,使得植株间通风透光良好。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,每一片叶子都能充分沐浴阳光,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,为玉米生长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,为高产筑牢根基。
果穗特性:东单 1316 拥有典型的筒型果穗,长度在 16.1 - 19.5cm,粗细适中,宛如精心雕琢的 “黄金棒”。穗行数多达 16 - 20 行,密密麻麻排列的籽粒,是丰收的希望。马齿型籽粒饱满厚实,百粒重 34.1 - 42g,用手掂量,便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,这是充足养分积累的成果。出籽率高达 81.7% - 83%,意味着收获时能将更多的玉米粒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量。粉色或红色的穗轴不仅美观,更具备出色的抗霉变能力,在潮湿环境下,有效保护籽粒不受侵害,确保玉米品质。
生育周期:在辽宁春播,它的生育期为 129 - 132 天,属于中晚熟品种,充分利用春季到秋季漫长的光照与积温,孕育出饱满的籽粒;黄淮海夏播时,103 天左右便能成熟,与经典品种郑单 958 同期,能巧妙衔接冬小麦收获后的茬口,实现一年两熟的高效种植模式;在西北春播,131 天的生育期比先玉 335 早熟 0.5 天,早熟的特性让它能避开后期可能出现的低温、早霜等自然灾害,保障玉米顺利成熟,收获满满喜悦。
二、核心优势:三大维度定义品种价值
(一)高产稳产:多区域试验验证
东北产区:在东北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,2015 - 2016 年,东单 1316 投身高密组区试的 “大考”。结果令人惊喜,平均亩产在 759.8 - 868.1kg 区间,如同丰收的乐章,奏响在广袤田野。与对照品种迪卡 516、沈玉 21 相比,增产幅度达 6.8% - 10.8%,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!农户们望着沉甸甸的玉米棒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,东单 1316 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在东北产区的高产潜力,成为当地玉米种植的 “明星品种”,为保障东北粮食产量立下汗马功劳。
黄淮海产区:2017 - 2018 年,东单 1316 转战黄淮海,在绿色通道试验中接受考验。两年平均亩产 621.5kg ,较郑单 958 增产 4.1%,2018 年生产试验时,亩产 586.2kg ,增产幅度为 3.9%。黄淮海地区气候多变易倍策略,种植环境复杂,但东单 1316 凭借自身优势,适应了这里的环境,稳定产出高产量玉米。从河南的平原到山东的丘陵,东单 1316 在黄淮海大地遍地开花,帮助农户实现增收致富。
西北产区:来到干旱少雨的西北,东单 1316 同样表现出色。2017 - 2019 年,在区域和生产试验中,亩产稳定在 883.3 - 911.5kg ,较先玉 335 增产 3.78% - 4.71%,还创下了干旱区的高产纪录!在西北的灌溉农业区和旱地,东单 1316 凭借耐旱特性,顽强生长,每一株都结出饱满的果穗,为西北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,成为当地农民抵御干旱、实现丰收的有力武器。
(二)抗逆抗病:全生育期防护体系
病害抗性:东单 1316 就像一位身披铠甲的战士,对多种病害有着出色的抵抗力。高抗茎腐病,病株率被牢牢控制在≤3.8%,大大降低了因茎腐病导致植株倒伏、减产的风险;对丝黑穗病抗性也很强,病株率≤1.7%,保障了玉米的出苗率和生长质量。同时,中抗灰斑病、小斑病和南方锈病,在病害高发季节,也能为玉米生长保驾护航。不过,它也有 “软肋”,需格外注意防控穗腐病、大斑病及瘤黑粉病,农户们只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,便能让东单 1316 健康成长。
抗逆特性:在面对恶劣天气时,东单 1316 展现出强大的抗逆能力。它的倒伏(折)率≤2.2%,即使遭遇狂风暴雨,也能屹立不倒。耐密植特性更是一绝,5500 - 6000 株 / 亩的种植密度下,依然能茁壮成长,充分利用土地资源,提高单位面积产量。在干旱或洪涝灾害来临时,其耐旱耐涝性优于对照品种,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,适应≥10℃积温 2800 - 3000℃区域,无论是东北的冷凉气候,还是黄淮海的温热环境,都难不倒它。
(三)品质经济:粮饲两用价值凸显
营养指标:从营养角度看,东单 1316 是当之无愧的 “优等生”。粗淀粉含量在 72.17% - 74.53%,这使得它成为淀粉加工企业的优选原料,能生产出高品质淀粉。粗蛋白含量为 8.4% - 11.07% ,在饲料粮领域也极具优势,为牲畜提供丰富营养。容重 719 - 748g/L ,符合国家二级玉米标准,品质过硬,无论是进入食品加工链,还是作为饲料进入畜牧行业,都备受青睐。
加工特性:马齿型籽粒赋予东单 1316 良好的脱粒性,收获时,脱粒轻松高效,出籽率超 80%,减少了收获损耗。商品粮外观金黄均匀,颗粒饱满,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,凭借出色卖相,获得 5% - 8% 的市场溢价空间。农户们不仅能收获高产玉米,还能因优质品质卖上好价钱,实现增产又增收,东单 1316 成为连接农业生产与市场的优质纽带 。
三、区域栽培指南:精准管理提升收益
(一)东北春播区(辽宁为主)
在东北春播区,尤其是辽宁,这里的黑土地肥沃深厚,为东单 1316 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 “营养库”。但春季气温回升慢,且时有倒春寒,因此播种时间需严格把控。一般在 4 月下旬 - 5 月初,当 5 - 10cm 地温稳定通过 10℃ - 12℃时,便是最佳播种期,此时播种,能让种子在适宜温度下顺利发芽,避开低温对幼苗的伤害 。
清种是常见种植方式易倍策略,将土地精细整理后,均匀播撒东单 1316 种子,密度控制在 4000 - 5500 株 / 亩,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照与土地养分,避免植株过密争夺资源,也防止过稀浪费土地。施肥是保障产量的关键环节,播种前,亩施 40 - 50kg 缓释复合肥作为基肥,其长效释放特性,能在玉米生长前期持续供肥;拔节期,玉米生长迅速,对氮肥需求大增,此时追施 25kg 尿素,为植株 “加油助力”,促进茎秆粗壮、叶片繁茂 。
玉米螟是东北春玉米的常见害虫,会蛀食茎秆、果穗,严重影响产量。采用赤眼蜂生物防治法,既环保又高效。在玉米螟产卵初期,每亩均匀放置 1 - 2 万头赤眼蜂卵卡,赤眼蜂孵化后会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,使其无法孵化,从源头减少虫害。同时,大斑病在东北湿润气候下易爆发,要定期巡查田间,一旦发现叶片有初期病斑,及时喷施戊唑醇、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,控制病情蔓延。
(二)黄淮海夏播区(鲁豫皖等)
黄淮海夏播区,冬小麦收获后,便是东单 1316 登场之时。6 月 1 - 15 日,抢在雨季来临前进行麦茬平播,实现一年两熟的高效种植。播种后,若土壤墒情不足,及时浇蒙头水,为种子发芽提供充足水分,保障一播全苗。密度保持在 4500 株 / 亩,让玉米在有限土地上合理分布,茁壮成长 。
苗期,灰飞虱是一大隐患,它会传播粗缩病,严重影响玉米生长。通过喷施吡虫啉、啶虫脒等杀虫剂,在苗期进行 2 - 3 次防治,可有效杀灭灰飞虱,降低发病风险。大喇叭口期,玉米螟开始活跃,用辛硫磷颗粒剂灌心,每株用量 3 - 5g,将药剂施于玉米心叶丛中,精准防治害虫。穗腐病和瘤黑粉病是黄淮海地区的重点防治病害,在花期,可喷施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预防,同时做好田间排水,降低湿度,减少病菌滋生环境 。
(三)西北灌溉区(陕甘宁新)
西北灌溉区干旱少雨,水资源宝贵,灌溉与施肥成为种植东单 1316 的关键。当 5cm 地温稳定在 10℃以上,即可播种,开启玉米的生长之旅。种植密度为 5500 - 6000 株 / 亩,利用当地充足的光照资源,实现高产。
播种前,施足基肥,每亩施入 2000kg 农家肥,改善土壤结构、增加肥力;搭配氮磷钾复合肥,为玉米生长提供全面养分。全生育期根据土壤墒情与玉米需水规律,灌水 3 - 4 次,关键时期如拔节期、抽雄期,保证水分充足,让玉米喝饱水,茁壮成长。抽雄期,玉米需肥量大,进行叶面补肥,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,增强叶片光合作用,提高结实率 。
大斑病和穗腐病是西北灌溉区的主要病害。大斑病在高温高湿时易发生,发现病株后,及时摘除病叶并销毁,同时喷施杀菌剂;穗腐病多因后期雨水多、通风不良引发,成熟后及时收获晾晒,降低湿度,防止病菌侵染果穗,保障玉米品质与产量 。
四、风险提示与应对方案
(一)主要种植风险
病害高发区:在黄淮海南部,穗腐病是东单 1316 的一大 “劲敌”。这里夏季高温多雨,空气湿度大,为穗腐病菌滋生创造了温床。一旦发病,果穗上会出现霉斑,籽粒变色、腐烂,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。在西北干旱区,大斑病易爆发,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,随后迅速扩大成大斑,严重时叶片枯黄,光合作用受阻,导致玉米生长受阻、减产。为了应对这些病害,选种时务必选择无病田留种,从源头减少病菌携带。播种前,用咯菌腈 + 精甲霜灵拌种,给种子穿上 “防护衣”,增强其抗病能力,降低发病风险。
极端天气:东北多雨区,雨水频繁,容易发生内涝。若田间排水不畅,玉米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,会导致缺氧,影响根系正常功能,植株生长受阻,甚至死亡。所以要注意垄作排水,提前在田间挖好排水沟,让多余雨水及时排出,保障玉米根系健康生长。在西北高温区,玉米花期遇上高温,会影响花粉活力与授粉质量,导致秃尖,果穗顶部籽粒缺失,产量下降。此时,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,能增强植株抗逆性,提高花粉活力,减少秃尖现象。同时,建议农户购买农业保险,分散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,为种植收益加上 “安全阀”,即便遭遇灾害,也能获得一定经济补偿,减少损失。
(二)全程管理清单
播种期,种子处理至关重要。选择含噻虫嗪 + 戊唑醇的包衣剂,噻虫嗪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,戊唑醇则对种传、土传病害有良好预防效果。包衣后晾种 4 - 6 小时,让药剂充分附着,增强防护力 。
苗期,杂草与害虫是两大 “麻烦”。3 - 5 叶期,玉米对药剂耐药性增强,此时喷施烟嘧磺隆 + 莠去津,能高效杀灭多种杂草,为玉米生长营造 “清爽” 环境。当发现蚜虫、蓟马等害虫时,用吡虫啉进行防治,吡虫啉具有内吸性,能被玉米吸收,害虫吸食汁液后中毒死亡 。
穗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,水肥调控决定产量。大喇叭口期,玉米需肥量大增,亩施 45% 高氮复合肥 50kg,满足其对氮素的需求,促进穗分化,为高产打下基础。若遇干旱,及时灌溉,保持土壤湿润,保障玉米生长 “喝饱水” 。
花粒期,为延长灌浆期,增加粒重,抽雄后进行叶面补肥。喷施尿素 + 磷酸二氢钾溶液,尿素提供氮素,磷酸二氢钾补充磷、钾元素,增强叶片光合作用,让玉米籽粒饱满,实现增产增收 。
东单 1316 的种植经济学
从种植经济学视角剖析,东单 1316 优势尽显。其高产特性奠定增收基础,东北、黄淮海、西北产区平均亩增产 3.78% - 10.8%,按市场玉米均价 1.5 元 / 斤计算,每亩增收 113.4 - 324 元 ,经济效益显著。
它的抗逆性从另一维度降低种植成本。低倒伏率减少人工扶苗与机械收割损失,降低收获成本;抗多种病害,减少杀菌剂使用次数 2 - 3 次,亩节约农药成本 20 - 30 元 ,还保障玉米品质,降低因病害导致的品质降级风险,提升市场售价。
粮饲两用拓宽东单 1316 的价值空间,玉米收获后,秸秆富含营养,可作为优质青贮饲料,避免焚烧造成环境污染,还能为农户带来额外收入,实现资源循环利用,提升种植综合效益。
作为跨区域审定的 "全能型" 品种,东单 1316 通过科研创新实现了高产、抗逆与品质的平衡,尤其适合规模化种植户和家庭农场。建议根据当地积温、土壤肥力选择适配种植方案,配合标准化田间管理,充分释放品种增产潜力,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。
#玉米高产种子#易倍策略
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